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两个大局”背景下教育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多重困难挑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复杂严峻的新形势,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喜迎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为工作主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校园安全稳定和学校事业发展,迅速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加快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作出了新贡献。
一、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
1.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全力做好迎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工作。统筹部署推进迎接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出台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形式多样的喜迎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热潮,召开校党委常委会会议、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以及各层各类专题学习会,传达贯彻二十大精神,出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意见,邀请联系省领导进校作宣讲报告,组建校内宣讲团,校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出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施意见,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强化理论学习,召开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
2.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列为校党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和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前置议题,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年召开校党委常委会会议23次、全委会2次,校务会29次,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顺利完成常委会、校务会议事规则的补充修订,进一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高质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持续抓好“两个条例”的深化落实,配齐建强党务工作队伍,筑牢基层党建根基。持续推进“强基创优”计划,获批立项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1个、江苏高校党建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4个,荣获江苏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2项。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精心组织开展2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加大在低年级本科生和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全年发展党员550名,其中本科生低年级发展党员121名,正高职称教师2人。精心组织开展毕业生离校前的一堂党课,做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认真做好党内统计和党费标准核定收缴工作。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刊载我校党建典型经验举措。
4.持续锻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完善干部选育管用机制,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贯彻干部工作奖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稳步有序完成处级干部届满考核和换届工作,按照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提拔处级干部16名,轮岗交流6名,退出处级领导岗位14名,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更加过硬,结构更加优化。强化干部理论武装,分类分级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从严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格兼职管理、因私出国(境)审批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干部年度个人事项查核一致率达100%。
5.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将防控化解重大风险、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头号任务。狠抓责任制落实,召开党建思政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会12次,完成网络思政工作专题调研。严格阵地管理,全面摸排梳理未纳入学校管理的涉校、涉院系新媒体网络平台账号,做好审核备案。进一步规范新闻报道和信息发布,强化对传统媒体、各类新媒体阵地和发布平台的管理。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维稳工作,持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24小时舆情监测、引导和正面宣传教育,及时处理处置涉疫舆情、涉政治舆情、行动性舆情等各类突发事件舆情,举一反三强化网络舆情研判、处置、反馈工作效度,切实维护和谐稳定的校园舆论环境。
6.切实提升新闻宣传与信息工作影响力。融媒体平台建设持续加强,实现校园网主页提档升级,推进二级单位网站规范化建设。二十大前后,推出11期“药大这十年”系列专题报道,全年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重点外宣报道380篇(不含网络转载),其中中央级主流媒体52篇,头版报道23篇,获评江苏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和江苏新闻奖,学校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党委信息工作再创佳绩,全年向上级报送各类信息专报90余期,1期介绍学校帮扶工作的信息被《教育部简报》单篇刊发,5期被教育部网站刊发,信息工作整体排名连续三年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7.着力加强思政工作一体化建设。出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选聘9名校内干部教师转岗马院任教,引进校外教授1名,招聘博士5名,思政课师生比实现1:350目标要求。优化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标准,职称评定实行制度单列、指标单列、评审单列。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成立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委员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探索思政课内涵式建设,举办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暨“模拟两会”提案大赛,以“四史”课建设为抓手,拍摄制作教学视频百余个,上线《改革开放史》课程,网上选课近千人,“四史”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开设获评学校标志性成果。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入选江苏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1项。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中药药理学之生脉散”等13个教学案例在“新华思政”平台上线共享,年度立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5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被教育部网站专题报道。
8.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压紧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深化整改落实专项督查,高质量完成对4个二级党组织巡察工作。坚持纪监巡审同向发力,出台“纪监巡审”联动机制暂行办法。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制定纪委全委会及专题会议事规则。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印发《关于报送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情况的通知》,终止非正常招聘1起。推进权力运行规范化。扎实开展官僚主义自查自纠专项工作,坚决纠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严肃换届纪律,强化换届风气监督,选人用人的导向进一步端正,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激发。加强廉洁教育,发放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书籍1000册,持续推送节假日廉洁提醒。强化校园疫情防控监督,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四不两直”督查38人次。科学精准执纪问责,立案2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人次,深化运用“四种形态”,谈话提醒14人次,诫勉谈话2人次。对二级党组织实施问责处理1起,通报处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回违纪违规资金124.09万元。
9.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强化帮扶工作整体谋划,召开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6次,接待安康、镇坪市县领导来访,校领导先后5次深入安康、镇坪考察调研、参加对口帮扶恳谈会、产业合作暨人才兴安项目推介会等,推动苏陕协作项目和陕澳合作项目,推进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组团式帮扶。全面超额完成帮扶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农产品采购等6个“200”帮扶任务,帮助引入陕西沣康中药首位产业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3个,到账资金2.1亿元,《教育部简报》《中国教育报》等3次报道学校帮扶工作。
二、决战决胜疫情防控攻坚战
1.坚决守护平稳健康的校园环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贯彻上级部署要求,高效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与属地政府建立“一对一”工作专班,修订校园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及时调整校园疫情防控方案50多次,开展校园破防情形下多场景应急演练8次,快速稳妥处置校园“10.23”“11.4”2起核酸检测假阳性”,有效提升校园应急处置水平,12月10日疫情防控“新十条”政策出台前,始终保持着校园“零感染”,出色完成教育系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目标,最大程度保护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影响。
2.科学精准落实防控措施。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升级校园人脸识别和“药康码”系统,以数据联动赋能疫情防控精细化管理,做到“平战结合”。精准掌握师生健康状况,累计排查风险人员200多万人次,转运学生489人,校内健康观察2000多人次。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分13批妥善安排2000多名学生和160多名留学生的返校,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校园教育教学生活的影响。
3、优化学校疫情防控方案。坚决落实11.11日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和12.7日“新十条”的精神,按照“愿检尽检”的原则,为师生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建立分级诊疗、集中隔离机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做好发烧、感染学生日常照护;着眼四六级英语学生、考研学生需求,配足配齐防疫物资,分类设置三种类型考场,完善细化考点防控工作方案,全力以赴实现“能考尽考、应考尽考、平安考试”的工作目标,平稳有序实现“压峰”转段,顺利渡过流行期。
三、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的统筹部署,聚焦党中央对教育的要求,聚焦新时代中国药大使命,聚焦学校改革发展的难点痛点、聚焦师生的急难愁盼,在全校开展高质量发展大讨论,设置10个引导性专题。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形成《“十四五”规划实施暨“双一流”建设成果报告》(第一期)。
2.抢抓“双一流”建设机遇。学科建设和专业学位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完成教育部2021年度“双一流”建设大学与学科动态监测及2023年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自主设置“动物药学”“农业药学”交叉二级学科博士点,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自主增设“运动药学与健康促进”二级学科硕士点。完成8个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年报及基本状态信息数据填报;完成“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验收,药学获评优秀。
3.全面提升依法治校“软实力”。完成《中国药科大学章程》的修订,制定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对186件有效期已满十年或五年的规范性文件开展评估和清理。审查各类合同391件,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百余次,出具法律意见10项,妥善处理信访案件22件。
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1.本科教育成绩喜人。制定、执行在线教育教学管理办法,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确保教学秩序和质量。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2项成果被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进拔尖人才培养,设置本博贯通强基拔尖实验班,在化药、生物药和中药前沿方向建设5门顶峰课程。药物分析、生物技术2个专业获批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立项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和培育点,目前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占比近80%。探索“药学+X”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中医药与生活》《生物技术简史》2门课程获批省级通识课程建设项目。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获第四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获第二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科)副高组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江苏省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5项(全省最高)。药学、天然药物化学2个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基层教学组获批“2022年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发挥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作用,牵头修订《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工作程序》。推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升新工科专业教育质量,成立现代制药产业学院。
2.研究生教育迈向卓越。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教学案例3篇,5门课程及1门教材上线国家研究生智慧教育平台,在线课程《药物创新导论》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创新产教融合模式,重构基地分级体系,新增重大基地2家、校级基地15家(增幅83%)、院级基地50余家,新增基地指标116人(增幅57%),建成基于“项目制”全程可视化的专硕培养管理系统,专硕培养改革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被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开展基于科研活跃度和培养绩效的导师上岗招生申请,首次组织集中开题,首次采用《研究生申请学位成果标准认定规定》,以多元化标准破除“五唯”顽疾。发挥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作用,推动药学专博进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
3.双创教育不断深化。全面深入推进“互联网+大健康”内涵式双创教育体系,学校首次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以“新时代、新理念、新基建”为主题开展集体备课和创新创业导师研修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学应用能力和指导水平。组织“国创计划”、“互联网+”等高层次实践训练及赛事宣讲辅导,积极开展“一院一赛”等校内创新创业活动,遴选优质项目并打磨完善。获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1项、改革成果展示项目1项,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项。
4.继续教育提质创优。获批药物制剂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获批药学(本科)等3个自考专业。建成“在线课程制作中心”,为学校线上教学提供有力支撑。获批教育部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获批江苏高校银龄学习中心、第二届江苏省社会教育百强单位。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继续教育收入4850.07万元,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用心用情为药学生成长护航
1.做优做强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强化疫情下学生网上网下思想教育。持续开展好“书记、校长新生第一课”、新生入校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青春引路人”学工宣讲团等系列宣讲,新生骨干训练营等系列培训。夯实网络思政阵地,发挥“药大易班”、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育人作用,获评全国优秀易班工作案例、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发挥评奖评优示范引领作用,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各类省级优秀学生40人、先进集体9个。深入做好精准资助,资助育人工作被教育部官网专题报道。高度关注疫情期间学生身心健康,召开全校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和危机干预。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压茬做好酷暑和疫情双重困难叠加下的学生军训工作。扎实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1人荣获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决赛一等奖,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被教育部官网专题报道。
2.多措并举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本科生招生有突破,理科(物理类/综合改革3+3)全国平均高校排位较2021年提升7位;物理类在苏招生达到近年来最佳排位,位列全省第7;17个省份录取最低分排名比例较2021年取得进步,拔尖生源人数显著增加,同比增涨41%,无一省份断档。首次开设药学(本博贯通强基拔尖实验班)。研究生招生有进步,录取硕士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53.17%,增长1.4%;录取2023级推免生560人,增长5.1%;入选首批“全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招生工作”试点高校。就业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校院两级领导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走访用人单位102家、开拓岗位近万个,在校、院两级设置科研助理岗位100余个。构建起学校、学院、(专业)系、教师四级联动的就业责任体系。截至2022年12月20日,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5. 03%,同比增长1.87%,获“2022中国年度最佳高校就业人气奖”。
六、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强化有组织科研。以国重重组为契机,推进有组织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聚焦重大慢病的多靶标天然药物研究,确定重组方案、出台配套政策,完成教育部审核和科技部初评,待科技部最终会审。全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在多领域共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0项。面向未来做好项目布局,开展新一轮“双一流”评审,立项前瞻基础建设项目27项、原创药物研发10项、创新中药研发3项、Fast-follow药物研发3项,支出1640万。以制度建设推动科技创新,针对异地研究院管理和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专利开放许可试点、科研项目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出台相应文件。全年到账经费6.09亿元(纵向1.77亿元、横向4.32亿元;含药大控股投资6000万元),同比增长12.36%。总经费排名前10位教授的累计经费为1.1亿元,约占全年竞争性科研经费的23%。
2.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98项,立项直接经费4993万元,其中重点项目2项、优青项目1项。江苏省自科项目获批46项,立项经费1435万元,其中省杰青3项、省优青5项、省重点农业项目1项。人文社科项目获批6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社科联应用精品工程项目8项。获批教育部抗感染新药创制工程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示获奖2项(一等奖1项,李萍、杨华等;二等奖1项,刘晓东、刘李等)。以第一完成单位在Cell Metabolism、Nature Methods等一流期刊和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25篇。《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百佳科技期刊。
3.社会服务亮点纷呈。新增校企共建实验室27个,签订横向合同830项,其中超百万元的124项;个人总到账超千万元的5人,超500万元的15人,单个项目一次性到账超500万元的3个。全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450件,获发明专利授权376件,同比增长83.4%,单年授权数创历史新高;新增PCT专利申请29件,获美国、欧洲、日本等发明授权8件;发明专利转化数38件,转化合同金额5.58亿元,其中超亿元的3项,超千万元的7项,到账1495万元,名义专利转化率约8.46%(2021年为7.79%)。获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奖。
七、做实做细教师管理与人才工作
1.持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制定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学习方案,印发《师德失范警示录》,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周、师德宣传月等专题活动。多种形式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组织全校专任教师暑期研修,面向院部领导班子、新教工、海归青年教师开展师德专题培训。扎实做好师德师风年度考评,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持续评选“国邦奖教金”、豪森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奖,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2.创新人才工作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成立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办公室。召开学校人才工作会议,擘画“新时代药大人才十条”。搭建高水平人才数据库,完成626份教育部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做好人才项目申报工作,围绕学科需求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22人。新增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12人,创历史新高。加强人才“梯队型”培育,落实“兴药学者计划”,选聘兴药顶尖科学家1名、兴药杰出科学家12名、兴药学术带头人15名、兴药领军学者19名、兴药青创学者3名。发挥博士后“蓄水池”与“加速器”作用,进站博士后60人,博士后在站人数达158人,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2项、特别资助5项,创历年最高;入选江苏省卓博计划35项,入选率达83%;60%出站博士后转化为校内师资。
3.推进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教师制度体系构建,修订、出台“聘用管理、学术休假、继续教育、中初级职务评聘、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国邦卓越奖教金管理办法”等6个制度文件。做好教师发展各类服务支持,优化教职工社保和公积金基数调整、顺利完成在编教职工医保改革、人事代理企业年金落实,进一步提升了全校教职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八、突出政治引领推动统战群团工作高质量发展
1.推动构建大统战工作新格局。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召开全校统战工作会议及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座谈会,凝聚政治共识。新发展和认定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16人,推荐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6人,提拔党外干部2人。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各类活动、参加培训,推进玄武门校区“统战之家”、民族学生工作室建设。发挥党外人士参政议政作用,荣获省统战工作创新成果奖、“全省侨联系统先进集体”等。
2.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顺利召开教代会、工代会,32件提案全部落实。举办各类喜迎党的二十大教职工文体活动。持续开展“六必访”等走访慰问活动和“慈善一日捐”、助农、捐药等帮扶活动。成立红十字会教工分会。
3.抓实共青团组织主责主业。组织集中收看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深刻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组织“国旗下的公开课”和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抓牢基层团组织建设,推进“三会两制一课”,强化团组织引领功能,树立一批师生典型,获评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省优秀团员、省思政技能大比武特等奖等荣誉。
4.营造共生共赢“家文化”。紧密联系师生和校友,打造86周年校庆活动月,举办“徐国钧院士教育基金”“彭司勋院士教育基金”启动仪式,组织3期“校长有约”。新成立西藏校友会、广东江门校友会、广东清远校友会。获南京市高校校友会促进创新创业绩效奖励30万元,基金会筹资1864.96万元。获评2019-2021年度“江苏省文明校园”。
5.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组织开展离退休干部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主题活动。精准贴心做好疫情期间老同志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持续开展老同志走访慰问活动。积极为老同志活动创造条件设施。做好关工委各项工作。
九、狠抓校园建设与综合治理
1.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出口带宽从3.6Gbps升级至10Gbps,提前完成学校“十四五”规划建设目标,荣获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门户网站IPv6支持度第一名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完成1722卷300万页档案材料的数字化加工以及质量检查,为师生提供服务数为往年5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江宁校区研究生公寓三期按时交付、药学动物中心环评工作妥善解决、研究生公寓四期顺利完成,申报江宁校区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中心、临床药学研究中心与药物再评价中心2个新项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成两校区置换、房改房资产层面下账1.81亿的土地房屋挂账。持续深化“有我在,你无忧”的后勤服务内涵。
2.做实做细实验室管理。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管理全分级、准入考试全覆盖、隐患整改全闭环、管制物品全盘存、危险废物全溯源。推进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在科技部、财政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荣获良好等次及85万元奖励,在部属高校中排22位。推进科研用房存量调整,收费结算率99.17%,收回1380平方米,分配9589平方米。获评“2021-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
3.优化财务和资产支撑保障体系。学校全年总收入18.78亿元,较上年增长13.51%;总支出17.63亿元,较上年增长8.94%。全面配合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不断强化内控建设。稳基础、保重点,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实施银校合作项目17个,合计1840万元;审计工程项目90项、金额2.06亿元,核减5090万元;签订合同130项,金额1.44亿元,节约2184万元。用好国家财税政策支持,药大控股出资6000万支持学校基础研究的研究基金。
4.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强化保密宣传教育,将保密教育纳入干部暑期培训,开展国家总体安全观教育,扎实做好保密督察检查。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会议3次,组织安全大检查6次,开展各类专项检查20余次,排查整改消防安全隐患和设施设备故障88处,处置消防火警5起。
十、奋力开创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
1.实质性推进对外交流。丰富完善全球伙伴网络2.0,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3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牵头成立苏港澳生物医药专业联盟,举办“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日韩创新药物发展与合作研讨会”,举办“学在中国”第九届国际药学生学术论坛。扎实做好留学生工作,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共建“留学生产教融合教育中心”。
2.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现有4个引智基地全部通过科技部考核,总到账经费310万元,其中“中药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引智基地2.0”。新申报“医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药物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通过科技部初审。
过去的一年,全校干部师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立足岗位、勤耕耘甘奉献,同心同德、抓改革促发展,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我国药学教育事业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展望2023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朝着建设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药大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