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学校202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落实办学治校“四个服务”和科技创新“四个面向”,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大力实施2021年书记校长开局项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药学教育,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深入实施庆祝建党“百年行动”,全面提升学校党的建设质量。
1.深入实施“百年行动”。在全校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党内学习带动全校师生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筑牢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金能明,组织部、宣传部)落实教育部党组《教育部直属高校党组织迎接建党100周年行动方案》,持续开展“学习.诊断.建设”行动。(金能明、王正华,组织部、宣传部、党委办公室等)紧扣“迎接建党百年”主题,开展师生征文比赛、党史知识竞赛、党团日活动评比、主题红歌会、“七一表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全覆盖、全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解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新政策新举措,全面展示政策落实成效,深入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喜庆向上、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献礼建党100周年。(王正华,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
2.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完善重要会议学习制度、“固定学习日制度”和理论中心组学习机制,提升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效,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王正华,宣传部)
3.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校党委常委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规范学院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完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金能明、来茂德,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各二级党组织)全面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对标争先”,建强基层党支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统筹做好第三批党建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申报工作,进一步做好在大学生、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金能明,组织部、各二级党组织等)
4.压实意识形态责任。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持续开展校院两级意识形态风险的定期排查和研判,不断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强化舆情监测和引导,层层压实责任,维护学校正面舆论环境。严格实行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重点规范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网络公众号建设的管理,加强网络阵地的管控,遏制错误思潮渗透,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阵地。(王正华,宣传部)
5.做好新时代干部人才工作。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坚持“干部政治能力、班子政治功能、单位政治生态”三位一体加强校院两级班子建设。严格干部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进一步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构建有效管用、科学精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体系。优化考察考核方式,加强平时考核和专项考核研究。深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大干部网络培训力度,持续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系,落细落实各项监督管理要求。围绕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建设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金能明,组织部)
6.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加快思政工作体系目标任务落实,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王正华、宣传部)推进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名师培养”计划,多措并举、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工程,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开展思政“金课”培育建设。持续推进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思政标准化、规范化。(金能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加强内涵建设,继续拓展和丰富“国旗下的公开课”“校长有约”等品牌项目影响力,借助重要节日或节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课堂。(王正华,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等)
7.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校院两级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压实压紧学校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召开2021年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金能明,党委办公室、纪委)持续正风肃纪,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围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三转”。突出政治监督要求,进一步推进巡视整改和校内巡察工作,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实施“百年行动”等情况纳入巡察监督重点检查内容,加强对巡察对象巡察整改情况的督导督察,盯紧整改落实,持续深化巡视整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戴建君,纪委、监察处、党委巡察办公室)
8.抓好书记校长“开局”项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关于思政工作的指示精神,围绕思政工作难点重点,实施书记开局项目《实施“四航”育人工程,培根铸魂育时代英才》,深入实施思想领航、学生骨干起航、网络思政助航、学生评价改革导航计划,将思想引领贯穿育人全过程,实现药学生思政培根铸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金能明,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等)为实现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开展校长开局项目《“学在药大”四个一流建设计划》,重点实施以“一流队伍、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为核心的“学在药大”四个一流建设计划,构筑“领跑时代”的一流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来茂德,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
9.巩固扶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帮扶力度不减,持续推进共建院部、结对支部、结亲党员精准帮扶作用,持续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注重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多个层面有序推进。(金能明,组织部)
10.切实做好统战和群团工作。召开全校统战工作会议,推进“一党派一品牌”建设,提升统战人士参政议政能力,开展“同心之家”实体建设,创建“药大统战”微信公众号,讲好药大统战故事。(金能明,统战部)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升教职工满意度、幸福感。(王正华,工会)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纵深开展,深入开展思想引领活动,强化学生社团管理,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王正华,团委)加强离退休老同志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发挥“五老”独特优势,推进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王正华,离退休工作处)
二、打好“十四五”开局战,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11.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确保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学校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落实。积极参与省市联防联控,着重做好开学返校前后各项工作,确保信息摸排、校园管理、物资储备、饮食安全、公共卫生、心理健康辅导、人文关怀、舆论引导与科普宣传等工作一盘棋、无死角。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督促师生员工加强个人防护。加大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健全校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应对局地局部暴发疫情的应急预案,着力提高学校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单位)
12.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工作。把握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以《中国药科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为统领,构建“1+13+15”一体化“十四五”规划体系,推进13项专项规划和15项学院规划的编制实施。研制《中国药科大学“十四五”规划监测评估方案》,科学监测学校发展动态,有效把控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实时评价关键指标(KPI)达成情况,确保“十四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金能明、来茂德、陆涛,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13.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晰学校在新时代高校分类评价体系中的发展定位,构建符合学校实际且具有一流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着力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夯实学生全面成长基础。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着力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正确认识高层次人才称号、规范高水平论文指标使用,持续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选择有条件的二级单位、部门进行试点,鼓励差别化创新。(金能明、来茂德,姚文兵、陆涛、王正华、郝海平,人事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
14.不断提升依法治校水平。落实《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和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各二级单位法治工作联络员的作用,推进学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确保学校重大合同及规范性文件合法合规。(金能明、来茂德,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各二级单位)
15.统筹抓好“双一流”建设。坚持“四个服务”“四个面向”,统筹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论证,推进医药结合、“大数据+药学”和中医药传承创新,探索布局构建以“药学+X”为牵引、“新药科”和“大药学”为特征、面向世界一流的“现代药学学科体系2.0”。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启动新一轮学科建设。统筹协调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专项评估工作,开展校内药学、中药学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的监测评价工作。(陆涛,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16.探索推进教育模式创新。贯彻《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深刻理解信息赋能教育的大趋势。抓住当前中国推出世界最大规模线上教育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探索建设具有药大特色的教育创新模式,全力破解当前线上教学质量不佳的困局,力求在随时可能到来的以“直播授课+线上练习+实验(践)训练”为主要形态的名牌超级大学竞争中占得先机。(姚文兵、陆涛,教务处、研究生院、图书与信息中心、各学院)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药学高等教育发展
17.布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推动药学教育重心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型,推进中医药教育传承创新,发挥药学、中药学教育引领作用。依托孟目的学院推进“药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持续长远发展能力。落实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基于OBE教育理念梳理修订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落实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研制药学核心类课程标准、课程思政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打造一批药学类国家级金课和国际慕课,组织申报2021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做好“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江苏省重点教材培育建设申报工作,严格教材编写和出版、选用审查。建设临床药学等教学案例资源库,共建共享全国优质临床药学教育资源。积极履行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长单位工作职责,遴选推荐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下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姚文兵,教务处)
18.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重新修订全校博士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落实课程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规范性制度。完善三级学位论文盲审/抽检机制,实现学位论文100%答辩前盲审,继续保持国家级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无不合格意见、省级硕士论文抽检合格率位于全省前列。持续开展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培育工作,力争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9篇。持续加强研究生线上课程建设,拟建设院长工程7门、精品课程12门、国际课程5门、经典课程5门。打造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和教材体系,力争建设省级及以上研究生优秀教学资源3-5个,主编研究生教材1-2本。全面修订导师上岗审定标准,持续开展优秀导师评选,力争新增省级及以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奖1-2项。探索建立校级示范“基地圈”,建设研究生实践基地网络管理平台,力争建成省级以上研究生实践基地、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2-3个,新增研究生工作站6-8个,新增江苏省优秀/示范研究生工作站1个。(陆涛,研究生院)
19.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四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中国药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专项建设工程。探索产教融合精准链接协同育人机制,将“健康产业”理念、“新工科智造”技术融入专创课程。开展“专项基金引导—精英训练提升—品牌赛事对接—重点项目孵化—创业实体落地”递进式项目孵化,发挥创客空间的实体功能。开展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工作,按照梯队建设模式支持重点项目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姚文兵、王正华,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处)
20.加强留学生教育。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留学生管理,加强法治教育,完善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全年计划招收各类留学生200人,参与中欧、中俄、中英等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组织活动,探索学分项目、海外办学等新的合作模式,按计划推进1批次招生出访,在主要生源国建立1个招生联络处,新签署2个项目协议。举办“第八届来华留学药学生学术论坛”“第五届国际文化周”“感知中国活动”等学生活动,丰富中外学生学习生活,构建国际化校园。(孔令义,国际教育学院)
21.建设优质继续教育。稳定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规模,调整函授点布局,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规范管理和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和教育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积极推动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药师教育和药师职业可持续发展。(于广琮,继续教育学院)
四、瞄准关键领域创新需求,推进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2.培育优秀科技成果。实现纵向和横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稳定增长,力争全年到账科研经费突破5亿元。高质量完成“十三五”重大科研项目验收,迎接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一轮评估。统筹2021年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力争获批主持国家级项目超过100项,国家级优秀人才项目和重大、重点项目3到4项。培育和奖励标志性科技成果,力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孔令义,科学技术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造一流药学期刊。(孔令义,期刊编辑部)
23.整合科技攻关资源。积极发挥学校在药学领域的科研优势,持续推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对接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规划,优化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不断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厘清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全面上线科研管理系统。探索PI制、首席科学家制、目标导向的大团队组织模式,实施支持与竞争相结合的科技资源聚集与配置机制,推动药物研发链各个节点的有效连接,提高新药创制协同攻关能力。瞄准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和药学科学前沿,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跳出藩篱,探索建设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科研特区”。依托新靶标发现与确证、天然药物等相关领域的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布局优势领域或方向,培育“从0到1”的基础研究成果。(孔令义,科学技术处)
24.服务区域行业发展。以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为契机,探索更加灵活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推进现有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力争完成20件专利成果转移转化。成立公共卫生与应急药学研究院、青岛创新研究院,发挥杭州创新药物研究院、日照生物医药产业转化基地、重庆研究院、江宁药谷等校地、校企创新平台的战略支点作用,打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深度嵌入地方经济。(孔令义,科学技术处)
五、拓展全球合作网络,构建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
25.实质性推进对外开放。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推进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事宜,力争年内完成协议签署;力争再开发新的有合作办学项目意向的院校1-2所。多形式挖掘新合作项目,重点推进与英德日新的国际交流合作,开发3个月以上的境外学习项目;力争与5-6所高校和机构新建立合作关系;开发3-5个联培联授学位项目和学分互认项目、2-4个短期项目。提高外国文教专家项目国拨经费执行率,争取线上开展20次以上外专授课短期项目。(孔令义,国际交流合作处)
26.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拟举办第二届国际药学院校发展论坛、第四届海外留学教育展。推动成立世界药学院校发展联盟,引进海外合作院校优质线上国际课程项目2-3个,力争申报入选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3个。以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为契机,做好国际组织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国际组织师资培养项目支撑等工作。(孔令义,国际交流合作处)
27.全流程做好外事管理。用好线上外事审批系统,做好2021年因公出国(境)出访团组的计划申报及资格审核工作。严肃外事工作纪律,做好因公出国(境)行前教育工作及回国登记工作,确保出访团组100%提交出访总结报告。(孔令义,国际交流合作处)
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28.推动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深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王正华,教师工作部)实施“新教师成长计划-骨干教师发展计划-名师养成计划-未来教育家培育计划”四阶递进式卓越教师教学发展计划。(王正华、郝海平、姚文兵,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实施“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明确导师职责和工作规范,推动导师潜心人才培养,创新指导方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王正华、郝海平、陆涛,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研究生院)扎实推进师德宣传月活动,持续做好从事教育三十年教师荣誉授予和退休教师荣休仪式,着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王正华,教师工作部)
29.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引。聚焦药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领域,建设人才特区,探索实施“尖端人才培引计划”“兴药领军学者培育计划”“卓越教学科研团队人才培育计划”等人才和团队培养项目,力争在创造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基础研究、颠覆性突破性创新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及尖端学术团队的引进和培育上取得新突破。把握“江宁药谷”建设契机,以国际高端学术论坛为媒,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及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到校讲学交流,力争形成每年50人左右的高端人才引进蓄水池。同时,完善人才项目数据库,做好人才发展的全流程服务。(郝海平,人事处)
30.推进教职工分类评价。制定《中国药科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经管文类)》《中国药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明晰各级各类人员职业发展路径。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学术同行评价、定向定量评价等评价机制;探索推行代表成果评价,出台系列标志性成果认定和奖励方案。探索制定聘期岗位考核方案,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壁垒,推进“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岗位聘用制改革。选择有条件的学院进行试点,推进学院定岗定编;推进机关及教育教学辅助部门定岗定编定责。力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郝海平,人事处)
七、加强改进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用心用情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31.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加强爱校荣校感恩励志教育,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关心关爱学生成长发展。全方位落实“一口清”制度,以精细化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辅导员激励与分流退出机制,有效提升学生工作质量。关注本科、专科、预科、研究生等各类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分类研究、精准施策,切实提升预判精度。做好资助服务工作,完善学生“奖助贷勤补免”六大资助体系。(王正华,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多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做好大学生军训工作。(袁浩,人民武装部)
32.繁荣“药味”校园文化。在校内外打造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药学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繁荣校园人文生态。(王正华、袁浩,宣传部、团委、基建后勤处)以“藥樂融通、藥兿互通、藥劇贯通”为特色,打造更多具有药学特色的原创性、艺术性文化精品,讲好中国药学故事、传播好中国药学教育声音。(王正华,团委)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交流访问,发挥“学术周”品牌优势,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孔令义,科学技术处)组织各类体育活动,打造“体药融合”名片,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姚文兵,体育部)
33.抓好招生就业工作。聚焦高考改革新形势,完善本科招生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王正华,学生工作处)完善研究生笔试复试工作,优化博士生“申请-考核”招生制度,注重考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陆涛,研究生院)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指导、精准服务”的毕业生就业格局,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王正华,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
八、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打造一流的办学资源支撑体系
34.夯实基础建设与后勤服务。完成江宁校区学院实验楼二期入驻,推进药学动物中心项目、研究生公寓三期项目建设,做好研究生公寓四期项目可研编制等工作。做好江宁校区图书馆屋面、江宁校区行政楼及会议中心外立面等区域的修缮工作。(袁浩,基建后勤处)根据新的《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修订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切实深化“有我在,你无忧”服务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后勤保障能力。(袁浩,基建后勤处、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
35.加强实验室管理。推进实验室与大型仪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以科技创新潜力活力和教学、科研、服务产出成效为核心指标,以“分类管理、成本分担、动态调整、激发活力”为原则,合理配置科研用房,提升实验室、大型仪器等各类各级公共实验平台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益。抓好实验室安全,制定各级各类安全责任清单,建立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试行实验室安全检查“12分扣分制”。建立实验室危险源全周期管理体系,严控危险源采购数量、存储条件、管理制度、使用台账和废物处置。完善实验室环保运维体系,探索通过前处理、预处理着力推进危险废物“减量化”。(陆涛,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36.优化财务运转效能。继续强化内控建设,统筹调度校内外资源。做好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会计工作,不断完善财务服务外包工作。进一步优化“项目库”建设,完善项目归口管理制度。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确保有效要安排、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财务、资产、采购、合同、基建等事项全过程、全方位管控。(于广琮,计财处)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审计工作,规范资金使用过程。(来茂德,审计处)完善招投标管理系统,加强对自行采购工作的服务、监管和指导。(于广琮,招投标办公室)做好校企关停并转工作,完成9家企业的清理关闭、7家企业的股权剥离、3家上市公司股票的转让等工作。(于广琮,江苏省中国药科大学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37.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以学校信息门户服务大厅为载体,集成各类PC端、移动端应用模块,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姚文兵,图书与信息中心)加强OA系统建设,统筹设计常用办公模块,打破两校区的时空限制,全面开启“不见面办公”时代。(来茂德,校长办公室)高质量建设校园网主页及各二级单位网页。(姚文兵,图书与信息中心、各二级单位)完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南京地区医药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姚文兵,图书与信息中心)
38.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抓好机要保密工作。(金能明,党委办公室)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全年24小时总值班、专项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安全稳定联动工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掌握防范抵御风险主动权。(金能明、来茂德、袁浩,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保卫处)推进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消防改造工程,落实监控视频证据90天留存容量建设,建设高空超高清监控网络,探索校外专业安防团队引入平安校园建设的新途径。(袁浩,保卫处)
39.积极拓展办学资源。建设基金会、校友会信息化平台。(金能明、于广琮,南京中国药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处、校友会秘书处)规范校友会工作机制,促进各地校友会发展,延伸校友服务,凝聚校友情谊,培育具有药大特色的校友文化。(于广琮,校友会秘书处)提升基金会内涵,构建制度体系,策划捐赠项目,规范项目管理。(金能明,南京中国药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处)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创新工作方法,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助力学校事业发展。(来茂德、于广琮,校长办公室、校友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