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迎接“双一流”建设考核验收和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之年,也是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开局之年、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关键之年。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和江苏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要求,推进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精心谋划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深化“双一流”建设,大力实施2020年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推进实施“药苑立德铸魂”,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药学教育,写好中国药科大学“奋进之笔”,为建设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1.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讲政治的高度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金能明、来茂德,各二级党组织、各学院、各单位部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贯彻即将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校党委常委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规范学院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完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金能明,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校长办公室等)
2.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进一步健全学校党委、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深入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深化培育“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落实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主体责任,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金能明,组织部)做好教育部立项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全校推广。(王正华,组织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各学院党委、党总支等)推进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政治功能,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在本科生和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施意见》,注重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加强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本科低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金能明,组织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各二级党组织等)
3.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强化政治素质考察,完善全程纪实工作程序,不断提高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制订实施学校《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考核实施办法》等。优化干部考察方式,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运用好干部专题调研成果,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举办全校处级干部暑期专题培训班。完善日常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关口前移,强化事前监督。(金能明,组织部)制订实施《领导干部外出请假报备暂行规定》,持续推进学院实施“书记院长履职亮点项目”。(金能明,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各学院等)持续做好援藏、援疆、国务院定点帮扶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进“院镇共建、支部结对”,力争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金能明,组织部)
4.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列入校院两级党校和学校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内容,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情况纳入校内巡察专项督查重点内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实施师生“固定学习日”制度,完善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教师、学生学习教育体系。在全校范围开展意识形态专题调研,加强教师课堂意识形态工作督查指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建强新媒体思政教育矩阵。紧扣学校事业发展特色、亮点,提升对外宣传层次水平。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做好重要节点、重要事件、重点群体、重要阵地等的网络舆情监控和保障。(王正华,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各二级党组织等)
5.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制定工作台账,完善工作机制,推进“三全育人”。(王正华,宣传部)继续推进实施“药苑立德筑魂”工程,聚焦思政课教师充实队伍、提升能力、创优质量,制订实施思政课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金能明,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高校课程建设指导纲要》(2020年出台),以“学校抓示范、学院抓培训、支部抓普及”协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巩固提升、凝练推广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经验做法,开展第二批课程思政评选立项,打造健康中国“国药系列”通识课程校级品牌课程。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和质量评估结果分别纳入学院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和学院年度考核内容。发挥教师党支部作用,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集体备课,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金能明、来茂德、郝海平,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处、各学院等)实施立志成才计划、学生骨干培育计划、易班推广行动计划。推进实施家校协同育人行动。(王正华,学生工作部)
6.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抓好教育部党组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启动新一轮校内二级党组织巡察,开展专项督查督办,综合运用巡视、审计和巡察成果,严肃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学校顶层设计和发展理念落地见效。(戴建君,纪委、监察处、党委巡察办公室)完善和落实“一线规则”,推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师生常态化制度化。(金能明,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要求,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预警和防范系统,厘清风险防控的关键领域和要害部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三转”。严肃认真对待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戴建君,纪委办公室、监督检查室、监察处)
7.切实做好统战和群团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要指示,召开全校统战工作会议,建立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将统战工作纳入二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内容。支持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健全落实同党外人士联谊交友机制。推进学校社会主义学院建设。支持党外人士开展学习培训和调研,引导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广泛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金能明,统战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运行机制。做好学校第七届教代会暨第十五届工代会和基层工会组织的换届工作,举办全校基层工会干部培训班,汇聚推动学校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王正华,工会)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学生社团综合改革,加强团学工作机制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制度和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王正华,团委)增强政治责任,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用心用情做好老同志服务保障。(王正华,离退休工作处)
二、站位全局谋划发展,全面开启学校建设新征程
8.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拧紧疫情防控链条,全校一盘棋、不留死角确保上级防控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和学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高质量开展在线教学,扎实做好开学返校前后各项工作。积极参与省市联控联防,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摸排、校园管理、物资储备、饮食安全、公共卫生、心理健康辅导、人文关怀、舆论引导与科普宣传等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各单位部门)
9.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对“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进落实,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贯彻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部署,细化分解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九大任务,制定具体举措,加强跟踪督导,推进贯彻落实。编制《中国药科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形成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科学构建未来五年学校发展蓝图。(金能明、来茂德,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10.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对照国家“双一流”动态监测体系和成效评价办法,根据《中国药科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系统梳理建设成果,确保高质量通过“双一流”建设考核验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持续提升药学一流学科群建设水平,开展药学、中药学自设二级学科校内自评及动态调整工作,迎接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并保持国际国内学科竞争优势。(陆涛,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11.持续提升内部治理能力。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2020年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贯彻大学章程,进一步健全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制度供给水平,完善制度实施体系建设。加强合同管理,推进法治教育。(来茂德,校长办公室)完善学术委员会职能,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孔令义,科学技术处)充分发挥人事改革在治理体系中的牵引力作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类管理,逐步推进各单位部门定编、定岗、定责工作。(郝海平,人事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王正华,机关党委)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开源节流、科学谋划,打造支撑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办学资源体系。(于广琮,计财处、审计处、招投标办公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基建后勤处等)
12.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落实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出台)《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及时修订完善学校绩效考核评价方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成果奖励办法、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以及相应的经费报销办法等,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完善分类评价机制与办法,明晰各级各类人员职业发展路径。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落实到教师聘任考核。探索更精准有效的人才引育政策,确保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上不断取得新突破。(郝海平,人事处)探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夯实学生全面成长基础。(郝海平、陆涛、王正华,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学生工作处)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巩固一流本科教育。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制定一流药学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运用好教育思想大讨论成果,持续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组织和推进在线教学工作,加强教学检查和评估,保证在线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组建“孟目的学院”(暂定名),建设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模式,完善培养体制机制,探索以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为基本特征的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创新,谋篇布局培育新一届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优化调整本科专业结构,迎接全国药学专业认证。落实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加快2019年立项的5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力争获评2020年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制订《中国药科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培育5类“金课”,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启动生物学、医学类课程群改革,完善通识类课程体系。深化智慧教学,加强在线课程“建用学管”,在国内主流MOOC平台集中打造药学专业核心课程MOOC群,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和课堂革命。强化实践育人,强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推进综合性大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施校企、校地联合培养计划。(郝海平,教务处)落实国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出台),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规范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依托“体药融合”项目,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试点体药融合班。(郝海平、王正华,教务处、团委、体育部)积极履行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长单位工作职责,引领中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方向。(郝海平,教务处)
14.建设卓越研究生教育。落实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打造一流研究生培养体系。积极向国家申请扩大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做好推迟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相关准备和应急预案。健全研究生培养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培养过程管理,提升学位授予质量,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继续开设国际化公开课,加强研究生优秀课程及全英文课程建设,打造一批“金课”。深化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探索引入研究生分类淘汰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各专业类别下领域方向的设置,全面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做好校院两级实践基地抽查、海外实践基地增列遴选等工作。增设药学教育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申报生物与医药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认真履行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工作职责,积极推进在我国设置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相关工作。(陆涛,研究生院)
15.开展优质继续教育。多渠道拓展生源,稳定学历教育办学规模。落实国家《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20年出台),持续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培训与服务体系,提升非学历教育品牌与社会影响力。继续支持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推动药师教育和药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和教育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于广琮,继续教育学院)
16.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敢闯会创”为核心要素,构建特色鲜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互联网+健康”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校企、校地联合孵化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创新创业成果分级认定和奖励措施。依托省双创教育改革专项课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一院一赛”管理工作,发挥两个校区“创客空间”实体功能,按照梯队建设模式支持重点项目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郝海平、王正华,教务处、团委、学工处)
17.加强留学生教育。加强与境外的留学生的日常联络与管理工作,严防境外留学生提前返校。全年计划招收各类留学生150人。提高生源质量,优化留学生生源分布,力争在“一带一路”主要生源国新增1个招生联络处、1个优质生源基地。严格入学审核,提高体检要求。强化留学生管理,加强留学生普法教育。进一步优化现有特色短期交流项目,大力吸引合作院校及相关国外中学优秀学生来我校交流学习。举办“第七届来华留学药学生学术论坛”“第五届国际文化周”“感知中国活动”等学生活动,丰富中外学生学习生活,构建国际化校园。(孔令义,国际教育学院)
四、深化科技机制改革,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18.深化科技管理体系改革。完善校院两级科研管理模式,改进科研评价体系,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调整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方式、方法,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和资源使用效益。(金能明、来茂德、孔令义、郝海平、陆涛,科学技术处、人事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19.加强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统筹校内外科技资源,围绕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应急专项项目研究,着力解决疫情防控急需的技术和药物问题,加快推动攻关成果应用于疫情防控一线。(来茂德、孔令义,科学技术处、各学院)
20.提升新药创制水平。注重基础研究,为新药研发奠定理论基础,力争高水平论文有质的飞跃。加强应用研究,聚焦“基于天然药物的创新药物研究”“创新药物靶标发现与确证”2个关键领域,力争在新药创制方面取得新突破。聚焦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强化大平台、大项目建设培育力度,提高原始创新和集成攻关能力。(孔令义,科学技术处)
21.培育优秀科技成果。积极争取国家重要科研项目,纵向和横向课题数量和质量稳定增长,力争全年到账科研经费突破5亿元。培育和奖励标志性科技成果,把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走势,2020年力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孔令义,科学技术处、期刊编辑部)打造一流药学期刊,扩大学术影响力。召开高质量学术论坛及编委会议,《中国天然药物》SCI影响因子力争达到2.6。(孔令义,期刊编辑部)
22.强化科技服务社会能力。系统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好现有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药物研究院和产业转化基地,拓展合作渠道,力争新签约1-2个创新药物研究院,推进“江宁药谷创新转化集聚区”建设,在“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能力。落实2020年国家《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应用的若干意见》,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实现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稳步增长;推动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加强专利转化应用。(孔令义,科学技术处)
五、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落实落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设师德基地,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月”教育活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把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入口关,上好教师“入职后师德第一课”,签订《师德应知应会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王正华,教师工作部)选树和宣传优秀师德典范,奖励教学标志性成果,继续做好“国邦卓越奖教金”评选,增设一线教师教学奖项,持续开展教职工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纪念活动,举办教师节大会、教职工荣退仪式,营造尊师重教、潜心育人良好氛围。(王正华、郝海平,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
24.完善人事管理体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20年出台),出台教师基本教学、科研工作量标准,开展教师分类引导,实施职称评聘体系改革。完善教师、辅导员、实验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博士后考核办法,畅通各类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拟定教授兼职管理方案。推进人事信息系统及数字化档案建设,推动完成教职工社会保险改革。(郝海平,人事处)
25.创新人才引培路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举办5期国际高端学术论坛,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及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到校讲学交流,力争形成每年20人左右的高端人才蓄水池。积极参加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申报。建强建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建设药学行业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构建专业负责人、课程责任教授和授课教师新体系。完善“卓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试点为青年人才配备学术导师,持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郝海平,人事处、教务处)
六、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教育和健康治理
26.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落实《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力度,扩大与港澳地区教育交流合作,力争新签署海外合作协议10份、新开拓项目10个。完成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英国斯克莱德大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申请工作,积极申请国家创新型人才合作培养项目。修订完善研究生海外研修与国际交流管理办法,实施研究生海外研修优秀成果奖励激励计划。优化“探索世界计划”奖学金资助工作,力争全年出国(境)学生数达到500人。落实《外籍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2020年出台),提升外籍教师比例。(孔令义,国际交流合作处)
27.扩大国际影响力。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举办第二届国际药学院校发展论坛和第三届海外教育展。(孔令义,国际交流合作处)做好“111”引智基地建设,实现国际合作实验室建设的突破。(孔令义,国际交流合作处、科技处)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国际机构和国际行业协会任职,承担高水平学术期刊编委工作,支持学生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国际组织的学生实习项目。(孔令义,国际交流合作处)
28.做好外事管理工作。加强因公出访团组管理,做好因公出国(境)行前教育工作,严肃外事工作纪律。用好出访来访自主审批权限,开发完成线上审批系统,增强外事工作活力。(孔令义,国际交流合作处)
七、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29.严格学生教育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落实辅导员对学生情况“一口清”制度,完善学生学业支持中心个性化学业支持职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建立辅导员激励与分流退出机制。完成部分一、二年级学生管理转至专业学院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设,充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王正华,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部)开展国防教育,扎实做好大学生军训工作。(袁浩,人民武装部)用心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完善学生“奖助贷勤补免”六大资助体系。做好受疫情影响学习生活困难学生、居家线上学习存在困难学生等的补助工作。(王正华,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
30.优化招生就业工作。主动适应高考改革新形势,改进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健全各类招生宣传队伍。统筹制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加强“一省一策”指导监管力度,力争突破2-3个难点省区。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做好推迟特长生专业水平测试工作的相关准备和应急预案。(王正华,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围绕学科发展规划制定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方案,试行直博生招生,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陆涛,研究生院)
31.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加强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扎实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实施“双一流”建设文化传承创新项目校本文化创作创新工程三年计划,营造“藥樂融通、藥兿互通、藥劇贯通”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王正华,团委)进一步实施“校园美计划”,成立专家团队,拟定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方案。加强宣传橱窗、海报栏、电子屏等文化宣传阵地的建设与管理。(王正华、袁浩,宣传部、团委、基建后勤处)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交流访问,发挥“学术周”品牌优势,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孔令义,科学技术处)组织各类体育活动,打造“体育名片”和“零距离”文化,不断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郝海平,体育部)
八、加强校园建设与综合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32.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根据玄武门校区“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服务社会窗口”的功能定位,优化校区资源配置。开展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实验室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运行体系改革,提升资源配置、使用、共享、安全效益水平。加强房产资源管理,组织实施科研实验用房和水电有偿使用制度。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实验室“三废”处理效率。提升大型仪器使用效益与共享服务,持续推进校办企业关停并转工作。全面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制定和落实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的建设方案,建立节约型管理运行机制。(陆涛、袁浩,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基建后勤处、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等)
33.强化基础建设与后勤服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学院实验楼二期建设和验收工作,推进药学动物中心项目环评及设计、施工报建工作,完成江宁校区实验楼E楼、实验楼F楼、玄武门校区6号楼等区域修缮工作,完成樱花苑四期的建设工作。(袁浩,基建后勤处)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继续深化“有我在,你无忧”服务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综合保障能力。(袁浩,基建后勤处、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
34.加强经费投入保障。强化内控管理,扩大各类政策宣传,多部门协同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出台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做好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会计工作,试点财务服务外包,规范校内各类财经行为。加强“项目库”建设,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率。(于广琮,计财处)健全内审机制建设,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结果落实,加强重点领域审计工作,规范资金使用过程。(来茂德,审计处)加强招投标集中规范管理,优化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各类采购工作的服务、监管和指导。(于广琮,招投标办公室)
35.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2020年出台),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布局,提升信息化支撑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能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云数据中心升级,打造信息池,推动各部门信息数据整合贯通,进一步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陆涛,图书与信息中心)明确建设标准,高质量建设校园网主页及各二级单位网页。(陆涛,图书与信息中心、各学院、各单位部门)完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南京地区医药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落实国家关于教育系统数据安全的指导意见(2020年出台)要求,启动网络安全建设项目。(陆涛,图书与信息中心)
36.保障校园安全稳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增强责任防范意识,落实保密工作责任。(金能明,党委办公室)全力维护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严格执行校园封闭式管理,组织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各单位部门)认真做好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全年24小时总值班、专项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安全稳定联动工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掌握防范抵御风险主动权。(金能明、来茂德、袁浩,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保卫处)深化校园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贯彻平安校园“护航行动计划”,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持续改善安防设施。加强警校合作,推进校园警务室建设。(袁浩,保卫处)压实压紧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完善“实验室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持续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陆涛,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37.多渠道拓展办学资源。进一步加强基金会组织和制度建设,吸引社会资源办学。(金能明,基金会办公室)加强地方校友会建设,新增2-3个国际国内地方校友会。积极联络各地校友,热情接待值年返校校友。凝聚校友资源,继续聘任校友辅导员。号召和动员校友力量,积极为学校筹措防疫物资,为疫情重点地区捐资捐物。(于广琮,校友会办公室)